当前位置: 育儿网 >  家庭生活 > 亲子互动 > 日常活动

父母应多给孩子一点爱

本文Tag标签:亲子沟通  

  很多做过父母的人都会有这样一种体验:当孩子哭闹撒娇不停时,只要有人表示一点让步,有一点宽怀大量、疼爱的表示,比如将其抱起,他就会很快止住哭而绽开笑容。

  对于这种现象,也有人持反对态度。认为常以抱、让步来止哭,容易惯怀孩子,使孩子长大以后变得任性、不讲理。其实,很多事实说明,这种态度是不正确的。

  当然,孩子不能溺爱、宠爱,不能一味地迁就孩子的脾气,这是有道理的,但如果因此而对孩子避而远之,不给予足够的疼爱的表示,甚至对一个仍不懂事的孩子哭闹不停时也狠心的不予理睬,那就未免矫枉过正了。

  对于尚未能用语言、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愿望的婴儿,哭是唯一的表达方式。必须明确的是,婴儿只要在哭,便是在诉说自己的感觉。这时,父母若简单地认为是孩子淘气、哭闹,对孩子的代表意志的呼唤不予回答,那无异于武断地、片面地拒绝了一个成年人的合理要求,这将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伤害。

  特别是出生不久的婴儿,和母亲的肌肤接触,即所谓的SkinShip(皮肤关系),在孩子的心理发育上最为重要,这已是一般的常识了。如果母亲没有多拥抱孩子,哪里来的皮肤关系呢?

  关于这方面,在十多年前,美国曾有专家用猴子做实验,提出了十分有趣的报告,对我们不无启示。

  威斯康辛大学灵长类研究所所长——哈里·哈洛博士,将刚生下来的小猴子从母猴怀中抱走,换用人工妈妈,观察小猴对母亲的需求情形。

  哈洛博士设计了一系列的人工妈妈,有的用铁丝做的,有的用布块做的,甚至有的还用电热产生类似猴体温的温度,有的还带有奶瓶轻轻摇动。

  结果发现,小猴最喜欢的是有体温的、触感柔软的、有奶瓶的及可以摇晃的假妈妈。据此哈洛博士指出,人类的婴儿也和小猴一样,需要的是奶和暖和感的、柔软的触觉以及轻轻摇动的感觉。而母亲疼爱地拥抱婴儿,对婴儿作出疼爱的表示和接触,无疑对婴儿的心理卫生是十分有益的。

  我们之所以主张多拥抱婴儿,多给孩子一点爱,还有一个原因,就是母子之间的意志沟通和感情联系,也是通过相互地接触形成的,不少人发现孩子长大以后与带他的保姆或外婆感情非常融洽,就是这个道理。因此,我们奉劝一切年轻的父母,多给孩子一点身体力行的疼爱和拥抱,而不是在吃、穿、玩方面多点“溺爱”。疼爱和拥抱是孩子心理健康的基础,而溺爱却是孩子孤癖、古怪、任性的心理障碍的根源。

还有疑问吗?请留下您的问题,15分钟内回答您!